Welcome to Trees of Thought

  • 👋
  • I wrote on this page mainly to organize my thoughts,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 I hope my posts can help you to do the same.

无所事事

今天看到一个关于无所事事的文章,翻译一下分享在这里 无所事事 2025年4月5日 今天是周六,蒙特利尔在下雨。我的室友们都出去了,我独自一人坐在这空旷的大房子里,寻找着能给我带来下一波多巴胺刺激的事物。 我的工作很清闲。客户没有报告新的bug。没有新功能在开发中。我也没有在进行任何副业项目。我刚吃完早餐,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都不用担心食物问题。我的公寓很干净,所以不需要吸尘或拖地。衣服也洗完了。我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然而,我在“无所事事”这件事上却失败了——我开始写这篇文章。 在打开笔记本电脑之前,我曾静坐着,倾听我大脑的声音。它在告诉我什么?“公寓是干净,但也许你可以重新整理一下衣柜?或者看看 Marketplace 上的那些列表怎么样?也许换换照片能让它更显眼?记得你朋友提到的那个项目点子吗,或许你应该研究一下?不吗?嗯…… 还有你今晚晚些时候的约会,你跟她确认了吗?她知道在哪儿见你吗?”…… 它永不停歇。也永远不会停。我们脑中的噪音如此喧嚣,以至于我们留意它说的每一句话。如果它如此响亮,那一定很重要。但当所有事情都重要时,就没有什么是重要的了。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想法呢?它催促我们忙东忙西,而我们本该只是静静坐着,什么也不做。 我最近学到了一个简单的练习来平静思绪。想象你的想法有一个具体的形状,一个身体。给它取个名字,叫乔(Joe)或贝琪(Becky)。贝琪是你的朋友。当你坐在沙发上时,她就坐在你旁边。贝琪说话。天呐,她可真能说…… 因为贝琪就是你的想法,她想把一切都说出来。她想告诉你你的家务琐事。关于你的约会,还有忘了付的账单。告诉你即将到来的航班,还有你又忘了给你妈妈打电话。她所做的就是不停地说。“吧啦吧啦吧啦…… 你应该做这个做那个,呀哒呀哒……” 但贝琪总是在那儿。你无法逃离她。你不能把她塞进鞋盒藏在衣柜的黑暗角落里。充其量,你只能暂时让她安静下来。这就是我们用酒精和药物所做的事。但之后她会回来,说得更多,声音更大。 当你想象出贝琪时,你会学到两件事。首先,你不是你的想法。你的想法是贝琪,而你是那个坐在沙发上,听她喋喋不休的人。其次,就像对待一个很烦人的朋友一样,你不必听她说的所有话。你忽略她。她让你回房间整理东西,你说:“谢谢你,贝琪,已经整理得够好了。”她说:“去给你妈妈打电话”,你咕哝道:“我昨天打过了,不如明天再打吧?”但大多数时候你只是点点头,“嗯嗯,啊哈……”,就像你对待一个你并不真想听的朋友那样。 我们世界上一半的麻烦,都是因为人们做了蠢事,而不是安靜地与自己的想法共处。我们制造问题,以便让自己忙于解决问题。就像小仓鼠一样,我们找到一个轮子,就在上面不停地跑,却哪儿也去不了。而不是站在一旁,看着轮子在我们缺席的情况下空转。 这是一个下雨的周六,我无事可做。我将按下“发布”按钮,合上笔记本电脑,然后什么也不做,直到两个小时后该准备去约会了。 谢谢你,贝琪。你做得很好。

April 6, 2025 · 1 min · Trees of Thought

为什么我们不应和朋友讨论政治

以下是我最近读的一个英文文章部分的翻译, 我觉得写的非常好, 在这里分享一下: 尽管我非常享受分析政治,但我更反对和朋友讨论它。这个原则源于多年来观察到的三种模式: 大多数人没有政治观点,他们只有政治部落 培养出能从部落提升到观点的政治思辨能力是极其困难的 而关键在于: 大多数人并不想从部落提升到观点 通常,当有人问“你投票给了谁”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检验你对群体文化的遵从,就像一个教众在教堂里大声问“你信上帝,对吧?”一样。 这个问题的阴险之处在于,它伪装成真诚的、理性的讨论。许多提问者可能真心相信他们在真诚地参与,但他们的反应很快就会暴露出一种更像是宗教警察的角度。 最容易受这种行为伤害的是那些理性上诚实但在社交上迟钝的人,他们真诚地参与讨论,却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社交埋伏。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形成有信息依据的政治观点在智识上的难度极大,导致人们为了方便而陷入部落主义。 做到有信息依据很难 要对任何特定议题持有有信息依据的观点,一个人需要: 理解经济学、博弈论、哲学、销售、商业、军事战略、地缘政治、社会学、历史等等 能够理解并共情一个议题中涉及的各种(且常常对立的)群体 察觉并忽略自身的偏见 如果不理解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即电车难题),你怎么能在具有致命后果的情况下优先分配有限资源? 如果不了解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暴政的恐惧与入侵的威胁、或者计算机芯片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制造,又怎能理解中美关系? 军事力量如何决定现实,经济如何影响幸福感,或者无意义的诉讼如何能保护消费者?公司如何建立,选举如何获胜,或者核心家庭和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在美国扮演的角色? 即使掌握了所有这些知识,你又能对常见议题的双方都产生共情吗——贫困的租客 vs 挣扎的房东?疲惫的工人 vs 亏损的企业主?富人 vs 穷人,移民 vs 本土居民,父母 vs 子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一方都有恶棍和受害者。房东和租客都可能是加害者和无辜者。工人和企业主都可能被剥削和被盗窃。 然而,大多数人只能认同一种叙事,通常是他们经历过或与之相关的。获取这些知识,然后恰当地应用,同时诚实地察觉自己的偏见,这是一项如此艰巨的任务,难怪我只认识一两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因此,人类诉诸于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找到我们的部落,并坚定地维护其信念。 当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外包给部落时,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去阅读呢?这个部落可以是我们的朋友、教会,甚至是们最喜欢的新闻台。纵观历史,这种方法非常成功,以至于我们甚至已经进化到会这样做。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笑我们跟着笑,别人跑我们也跟着跑,别人想要什么我们也想要什么——部落主义是内置的。 但是,当你像这样批量获取观点时,你突然之间拥有的就不是经过推理的观点,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你对性的看法可以预测你对税收的看法。并且它剥夺了进行讨论的能力,因为学习突然被欢呼取代,发现被输赢取代。 尽管存在这种固有的弱点,如果我们愿意,克服部落主义以提升我们的推理能力仍然是可行的。但这引出了第二个、更黑暗的现实: 大多数人不想摆脱部落主义。 人们不想离开部落 到目前为止,人际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而人际关系并不受制于真相。事实上,它们常常建立在相反的基础上。 无论老板的训斥是否应得,员工们都会因共同的敌人而团结起来。整个群体都基于某些信念(无论真假)而形成。我们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宗教”。 尽管有组织的宗教的参与度在下降,但宗教行为模式仍然无处不在,只是适应了世俗世界。 健康、锻炼、政治、工作、自我提升——这些都是我见过朋友们投入其“宗教式狂热”的事情,遍及各种领域和政治派别。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我看到越来越多我那些本应是世俗的朋友们参与到这种行为中来[4]。 同样的宗教元素总是存在: 信仰宣示 循环论证 一个邪恶势力(奥巴马、埃隆·马斯克、大型制药公司、食品工业、企业、移民) 尽管这些宗教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事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非常有助于找到社群和身份认同。 因此,人们常常面临两种选择: 一个简单的世界,拥有社群、身份认同和共同价值观 一个混乱、复杂的世界,需要更多脑力,并疏远社会上的大多数人 我经常会问:如果你所信奉的观念的反面才是真相,你是否想知道? 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些喜欢政治辩论的好朋友,明确回答“不想”。甚至许多最初回答“想”的人,后来也会承认答案其实是“不想”。 当有机会发现一个可能彻底粉碎建立人际关系和世界观的基础信念的真相时,许多人会干脆选择不去认识它。认为B党是邪恶的,并继续与由A党成员组成的你的朋友圈子加深联系,要简单和快乐得多。 人们不想要研究和概率,他们想要一个体育队和简单的宗教式准则。 起初这让我困惑,但进一步审视后,我认为这完全合乎逻辑。如果你相信幸福来自于社群(像我一样),而你的社群,甚至身份认同,是围绕一个错误的信念形成的,那么不想戳破这个泡沫,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我自己无法完全认同这种做法。 《黑客帝国》(The Matrix) 对此描绘得最为贴切——当面临令人平静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选择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和朋友讨论政治的根本原因。 并非我不想要或害怕反对意见(事实上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其他人“宁愿留在泡沫里”的愿望是如此普遍。 如果有人有足够的自我意识,能自觉承认他们选择留在泡沫里,那完全可以理解。我会尊重这一点,就像我尊重任何选择参与更传统宗教的人一样。我的问题在于,当这种观点被伪装成一种由智识驱动的观点时。 因为如果寻求真相的愿望不存在,对话就变成了最糟糕的辩论,一种充满谬误和“似是而非的真实感”(truthiness) 的、毫无意义的修辞性辩论。它不去尝试发现,而是试图说服——更像是律师而非科学家,而且很少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社交赌博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讨论请求呢? 一种是完全避免对话,因为除了常常是社交陷阱之外,发现有多少朋友宁愿选择虚假的形象而非现实,可能会令人沮丧。 然而,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是,为了找到那1%同样想看清世界真相的人。也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反部落主义者社群。 ...

April 5, 2025 · 1 min · Trees of Thought

躺平之后的第一天

今天是我正式告别工作的第一天。说实话,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下一步的去向完全茫然。我没有立刻开始找工作,因为我知道,如果先找到下家再辞职,这段空档期就会变成一个普通的长假,假期结束后我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尝试一些不同的事情,然后再决定未来的方向。虽然这样做在职业发展上可能有些冒险,但我认为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比暂时的安稳更重要。 回想过去,我好像一直都在重复这样的模式: 观察身边优秀的人在追求什么。 然后自己也拼命地去追求那些东西。 如此循环往复。 坦白说,按照这种方式走到今天,相比起点,我确实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渐渐地,我发现这条路走下去会遇到瓶颈。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一直在追逐别人的脚步,内心缺乏真正的热情。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那些需要长期坚持的挑战就很难克服。有时看到一些不认同的职场现象,心里还会感到特别不舒服。到了某个职位,我发现自己不愿意为了考核分数弄虚作假,也不想整天揣摩领导的心思。但在职场高层,这些却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这让我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环境。 最近,我又翻出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几段话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 “每次登机经过头等舱的时候,我都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心理活动。一开始,我会非常羡慕。你看那些乘客,舒适地窝在宽大的座位里,手里端着香槟,等着一会儿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电影。 但是再仔细观察坐在那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些看起来不太健康的中年男性,一看就知道他们一年到头都在不停地飞来飞去。这时我反而庆幸自己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对我而言,那些座位让我觉得有些’别扭’,不是因为我不想要那么舒适的空间,而是因为我不想变成坐在那里的人。头等舱的乘客之所以看起来都差不多,是有原因的,就像监狱里的狱警性格都相似也是有原因的。我明白,如果我为了能坐进头等舱而做出某些选择,我可能也会慢慢变成现在那些乘客的样子。” 这篇文章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工作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所以在选择工作时真的要格外谨慎。 仔细想来,我发现自己其实并不羡慕周围那些看起来很成功的人的生活。相反,那些能够掌控自己时间、为自己工作的自由职业者,才让我觉得特别向往。当然,成为自由职业者肯定也会面临许多我现在还无法预料的困难,但如果连尝试都不敢,我觉得以后一定会后悔。 就这样,我开启了一段未知的旅程。写下这些想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好久没有写中文了,文笔都有些生疏。不过没关系,慢慢来,相信写着写着就会越来越流畅。这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吧。

September 2, 2024 · 1 min · Trees of Thought

东京美食探索之旅 - 寻味日本的精致与传统

在东京漫步两周,我的味蕾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冒险。从繁华的新宿到静谧的西神田,每一餐都仿佛与日本饮食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对话。这不仅是一篇美食游记,更是一次穿越日本饮食文化的温暖旅程。现在,就让我带您一起重温这段美味时光,感受日本料理的精致与匠心。 浓郁香醇的日式咖喱 说起日本咖喱,它与印度咖喱的风味截然不同。日式咖喱(カレー)诞生于明治时期,经过日本人的改良,形成了独特的浓稠口感。其酱汁通常以苹果和蜂蜜调味,口感温和不刺激,浓郁而不腻。我们在新宿站附近品尝的这份炸猪排咖喱饭,酱汁浓稠,搭配金黄酥脆的炸猪排,令人回味无穷。最后的北海道软雪糕更是画龙点睛,完美平衡了咖喱的浓郁。 精致典雅的和式早餐 和式早餐(和朝食)是日本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遵循"一汁三菜"的传统搭配原则。这份丰盛的早餐完美诠释了日本料理对"色香味"的极致追求。每一道菜品都经过精心搭配,既注重营养均衡,又讲究视觉享受。 日本料理讲究"五色"原则:赤(红)、青(绿)、黄、白、黑,象征着营养均衡。图中的玉子烧色泽金黄,令人食指大动,也展现了精湛的烹饪技艺;鲜嫩的烤鱼则体现了日本人对海鲜的独到处理手法。 每一个小碟都是一道独立的风景,体现了日本料理"小而精"的理念。清淡的味增汤、新鲜的季节蔬菜,以及口感细腻的豆腐,无不诉说着日本人对食材的尊重。 千变万化的日本面食 在日本,面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面食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特点。 这碗来自金街的鱼汤拉面,汤底选用新鲜海鲜熬制,清甜鲜美,与浓郁的豚骨汤底形成了鲜明对比。 西神田的龙虾拉面则是一道精品,汤底经过长时间熬制,将龙虾的鲜美完全释放,搭配弹性十足的面条,堪称一绝。 荞麦冷面(ざるそば)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速食面之一。它讲究的是"快"而不失"精",面条筋道,蘸料鲜美。这种食用方式体现了日本人在快节奏生活下依然对品质的坚持。 日本超市 在日本超市里,通常摆放在最显眼位置的是价格昂贵的水果。在日本,人们习惯用水果作为礼品,因此水果的包装和品质不断提高,价格也相当不菲。 这十一个来自奈良的草莓,我花了大约20美元。这些草莓口感软糯,香味浓郁,甜度适中,确实非常美味。不过,如此奢侈的水果,估计我以后也不会再买了。 这是一个售卖章鱼味玉子烧的摊位。 居酒屋 居酒屋是日本上班族下班后与同事朋友聚餐喝酒的地方。在这里,人们一边喝酒,一边享用烧烤等下酒菜。 茶泡饭 我非常喜欢这种茶泡饭。米饭浸泡在一种介于鱼汤和茶之间的液体中,散发着清淡的香气。饭上还点缀着生鱼片和鲑鱼籽。 鳗鱼饭 当然,来到日本肯定不能错过鳗鱼饭。听说鳗鱼的数量正在减少,也许以后就吃不到了。 实际上,这次旅行我还品尝了许多其他美食,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以上这些是最具代表性的。

June 11, 2024 · 1 min · Trees of Thought

My Amateur Photography Journey

I fell head over heels for photography during my final year of college. Like many before me, I started with the beloved “nifty fifty” lens – you know, that magical piece of glass that makes everything look dreamy with its buttery background blur. While I managed to snap some decent shots, I was still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kind of photographer I wanted to be. Then came the mirrorless revolution, and boy, did that change everything for me. I couldn’t resist jumping on the Sony Alpha 6300 bandwagon. With a couple of lenses in my bag – both zoom and prime – I finally had a setup that could keep up with my wanderlust. ...

April 11, 2024 · 2 min · Trees of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