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应和朋友讨论政治
以下是我最近读的一个英文文章部分的翻译, 我觉得写的非常好, 在这里分享一下: 尽管我非常享受分析政治,但我更反对和朋友讨论它。这个原则源于多年来观察到的三种模式: 大多数人没有政治观点,他们只有政治部落 培养出能从部落提升到观点的政治思辨能力是极其困难的 而关键在于: 大多数人并不想从部落提升到观点 通常,当有人问“你投票给了谁”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检验你对群体文化的遵从,就像一个教众在教堂里大声问“你信上帝,对吧?”一样。 这个问题的阴险之处在于,它伪装成真诚的、理性的讨论。许多提问者可能真心相信他们在真诚地参与,但他们的反应很快就会暴露出一种更像是宗教警察的角度。 最容易受这种行为伤害的是那些理性上诚实但在社交上迟钝的人,他们真诚地参与讨论,却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社交埋伏。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形成有信息依据的政治观点在智识上的难度极大,导致人们为了方便而陷入部落主义。 做到有信息依据很难 要对任何特定议题持有有信息依据的观点,一个人需要: 理解经济学、博弈论、哲学、销售、商业、军事战略、地缘政治、社会学、历史等等 能够理解并共情一个议题中涉及的各种(且常常对立的)群体 察觉并忽略自身的偏见 如果不理解功利主义与道义论(即电车难题),你怎么能在具有致命后果的情况下优先分配有限资源? 如果不了解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暴政的恐惧与入侵的威胁、或者计算机芯片如何制造以及在哪里制造,又怎能理解中美关系? 军事力量如何决定现实,经济如何影响幸福感,或者无意义的诉讼如何能保护消费者?公司如何建立,选举如何获胜,或者核心家庭和3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在美国扮演的角色? 即使掌握了所有这些知识,你又能对常见议题的双方都产生共情吗——贫困的租客 vs 挣扎的房东?疲惫的工人 vs 亏损的企业主?富人 vs 穷人,移民 vs 本土居民,父母 vs 子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每一方都有恶棍和受害者。房东和租客都可能是加害者和无辜者。工人和企业主都可能被剥削和被盗窃。 然而,大多数人只能认同一种叙事,通常是他们经历过或与之相关的。获取这些知识,然后恰当地应用,同时诚实地察觉自己的偏见,这是一项如此艰巨的任务,难怪我只认识一两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因此,人类诉诸于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找到我们的部落,并坚定地维护其信念。 当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外包给部落时,为什么还要花费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去阅读呢?这个部落可以是我们的朋友、教会,甚至是们最喜欢的新闻台。纵观历史,这种方法非常成功,以至于我们甚至已经进化到会这样做。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笑我们跟着笑,别人跑我们也跟着跑,别人想要什么我们也想要什么——部落主义是内置的。 但是,当你像这样批量获取观点时,你突然之间拥有的就不是经过推理的观点,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你对性的看法可以预测你对税收的看法。并且它剥夺了进行讨论的能力,因为学习突然被欢呼取代,发现被输赢取代。 尽管存在这种固有的弱点,如果我们愿意,克服部落主义以提升我们的推理能力仍然是可行的。但这引出了第二个、更黑暗的现实: 大多数人不想摆脱部落主义。 人们不想离开部落 到目前为止,人际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而人际关系并不受制于真相。事实上,它们常常建立在相反的基础上。 无论老板的训斥是否应得,员工们都会因共同的敌人而团结起来。整个群体都基于某些信念(无论真假)而形成。我们有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宗教”。 尽管有组织的宗教的参与度在下降,但宗教行为模式仍然无处不在,只是适应了世俗世界。 健康、锻炼、政治、工作、自我提升——这些都是我见过朋友们投入其“宗教式狂热”的事情,遍及各种领域和政治派别。随着我们年龄增长,我看到越来越多我那些本应是世俗的朋友们参与到这种行为中来[4]。 同样的宗教元素总是存在: 信仰宣示 循环论证 一个邪恶势力(奥巴马、埃隆·马斯克、大型制药公司、食品工业、企业、移民) 尽管这些宗教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事物,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非常有助于找到社群和身份认同。 因此,人们常常面临两种选择: 一个简单的世界,拥有社群、身份认同和共同价值观 一个混乱、复杂的世界,需要更多脑力,并疏远社会上的大多数人 我经常会问:如果你所信奉的观念的反面才是真相,你是否想知道? 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些喜欢政治辩论的好朋友,明确回答“不想”。甚至许多最初回答“想”的人,后来也会承认答案其实是“不想”。 当有机会发现一个可能彻底粉碎建立人际关系和世界观的基础信念的真相时,许多人会干脆选择不去认识它。认为B党是邪恶的,并继续与由A党成员组成的你的朋友圈子加深联系,要简单和快乐得多。 人们不想要研究和概率,他们想要一个体育队和简单的宗教式准则。 起初这让我困惑,但进一步审视后,我认为这完全合乎逻辑。如果你相信幸福来自于社群(像我一样),而你的社群,甚至身份认同,是围绕一个错误的信念形成的,那么不想戳破这个泡沫,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我自己无法完全认同这种做法。 《黑客帝国》(The Matrix) 对此描绘得最为贴切——当面临令人平静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选择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和朋友讨论政治的根本原因。 并非我不想要或害怕反对意见(事实上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其他人“宁愿留在泡沫里”的愿望是如此普遍。 如果有人有足够的自我意识,能自觉承认他们选择留在泡沫里,那完全可以理解。我会尊重这一点,就像我尊重任何选择参与更传统宗教的人一样。我的问题在于,当这种观点被伪装成一种由智识驱动的观点时。 因为如果寻求真相的愿望不存在,对话就变成了最糟糕的辩论,一种充满谬误和“似是而非的真实感”(truthiness) 的、毫无意义的修辞性辩论。它不去尝试发现,而是试图说服——更像是律师而非科学家,而且很少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社交赌博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讨论请求呢? 一种是完全避免对话,因为除了常常是社交陷阱之外,发现有多少朋友宁愿选择虚假的形象而非现实,可能会令人沮丧。 然而,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是,为了找到那1%同样想看清世界真相的人。也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反部落主义者社群。 ...